近期生活记录(2025年9月)

好久没有碎碎念了——因为确实有点忙。

很久没有写日记了。这一周忙且痛并快乐着。

9月10日教师节,上午给从小学至今的多位老师发祝福短信,也幸运的和高中生物老师取得了联系。本科的几位老师还表示“常回家看看”——是啊,好久没有回天津和北京了。想念校园的一草一木,想念本科的同学们。

还是教师节那天的事情。我们集思广益分工合作,为导师准备了一个惊喜——定制版的贺卡与蛋糕(顺便感谢Gemini的nano-banana模型!这个模型用来生成卡通大头贴可真好用呀)。和导师一起分蛋糕,闲聊课题组过去的故事和人生经历,度过了一个充实的下午。

这周要在组会上讲journal club,抽到的是一篇nature刚刚发表的论文。为了看懂作者的工作内容,连着好几天看论文和查资料查到头秃,也没怎么睡好,好在最终汇报的效果还可以。

周末去黄浦滨江参观了「Inclusion外滩大会」,这是一个蚂蚁金融主办的人工智能科技展&科技人才招聘会。在刷到了许多现场动态的帖子以后,颇为心动,遂做计划前往——赶到时已是中午,许多线下展位的小礼品都已被领完,逛完一圈只领到了一枚茶杯托和几片NFC芯片卡,有点遗憾。展览还是有意思的——仿生生机械手,加密计算卡,边缘计算芯片,还有一些智能服务平台。在另一个场馆里是“机器人小镇”,据说有机器人踢球和炒菜之类的表演活动,很有意思,但排队人数太多,遂放弃。

17354be425d45e1d144695b89fbe44c6.jpg

最近和师弟师妹们交流也比较多,并承蒙师弟邀请参与了多次羽毛球——由衷感谢可爱的师弟师妹!

也有灰色的阴霾:周中发生了一些事情,和研究生同学发生了一些冲突,也有一些人际上的变动和失去——此处不想多说。感觉一些社交方面的受挫是成长中的必修课,这些课程曾经我没有学,现在是时候还债了。

因为最近现实世界的生活太过忙碌,似乎也很久没有一些人生思考,更重要的——很久没看书了。

上一本看完的书是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最近则正在读《病隙碎笔》——史铁生在病床上的岁月中,慢慢琢磨出的一些思考(或者说,看开了人生的各种苦难以后,继续努力生活、继续爱这个世界)。看了差不多有几十页了,感觉史铁生的一些思考还挺有道理的——虽然这本书的情感基调有些灰暗,也许和作者的经历有关。

哦对,还有一件很遗憾的事情——徐家汇美罗城五楼的大众书局,几个月前闭店装修,至今仍然未开,原本堆放书籍的角落被改造成了电影院供观众歇脚的场所(以及卖电影周边小玩具的地方)。少了个可以看书的地方,有些感慨。

感觉从几个月前(大约,今年七月?)开始,自己的身体状态就出了点问题——不知道是缺乏血清素或者多巴胺还是因为什么原因,很容易感觉困倦和厌烦,精神也有点难以集中——很久很久没有体会过大学周末去图书馆时的那种内心的清澈与平静了。难以集中注意力,总是分心,内心的杂音也很多,做科研时畏手畏脚,这样的状态很不好。

也许我需要一些调整和休息(?)。总之,今天在球场上连着失了好几球后,突然意识到时刻保持高精力的重要性。没有高精力的支撑,专注于工作任务无从谈起。而在空闲的时间,如果把精力花费在一些低成本娱乐上(譬如说,刷手机和打游戏),似乎只会消耗精力,多巴胺++但是专注力–,最终的工作效果还不如不休息。

收藏一条知乎回答

为什么说向上生长的女性都及其稀缺? - 相知柚归零的回答 - 知乎

作者说,「人太容易放过自己了,而“向上”,是反势能的。这就是持续向上生长很难的原因」 。

感觉这个回答写的很好,有现实意义。结合最近在上海团校学到的一些课程,更深有同感。

有一阵子我有些悲观——感觉自己很难再像中学或大学时单靠卷学习变得强大,因为那很可能就会就像我考研那三个月一样——会失去很多社交,会丢掉喜欢的人,甚至被视作竞争对手而影响到朋友关系本身。我还不想失去这些。后来想了想,也许没有必要这样非黑即白,也许还可以多去接触真实的社会以学习和成长。

总之,生活应该向前看,千万不要轻而易举就说“我不行”而放弃。人生的道路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平整和笔直,但是披荆斩棘的走下去也远比“为了不受伤而停留在原地”要好。路还很长,千万别停下来呀!

加油。


附:知乎回答 为什么说向上生长的女性都及其稀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为什么说向上生长的女性都及其稀缺?
相知柚归零
相是她的相,由是你的由
谢邀 @66666666
293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举个例子哈。
我今天想要换宿舍,换到单人间,独立卫浴。
学校的房子嘛,再贵一年也就几千块,比起外面租房简直性价比太高。
为了完成【换宿舍】这个目标,我进行了以下几步操作:
1.假期打电话确认换房时间→得到信息:9月份到宿管阿姨处做登记。
2.9月份如约去找宿管阿姨→得到信息:要先去确认意向宿舍是否有房源。
3.去到目标宿舍区询问→得到信息:单人寝信息不明,需要和楼长交涉。
4.去到楼长处咨询→得到信息:单人寝很少,且都是博士住,通常延毕,退宿时间不可控。
掉落一个额外信息:要想换寝,除非我找到一个明确退宿的学姐,两个人商量好,她退我进,除此外,别无他法。
5.发小红书/查小红书/实地考察是否有人退宿→得到信息:每层楼只有1个单人间,加起来不超过20间,得到概率极低。
综上,这是我为了“换寝室”这个目标,但最后“行为落地”(尚未完成)的整个过程。
而所谓的“向上生长”,不是做梦,不是空想,不是一拍屁股说自己要财富自由,是切切实实亲身历经“梦想落地”这个过程。
我们通常是先有一个意向性“愿望”(得到单人间寝室),然后根据这个方向,一步一步把愿望落实。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很多东西“扭曲”了。
(3d世界的必然规律,3d是理念世界的投影,会打折)
比如,单人间的数量并没有我一开始以为的这么多。
比如,每个宿舍区之间的信息并不透明,制度也不完善。
比如,宿管阿姨并不想多管闲事,不会愿意在单人间有人退宿时电话通知我。
这些【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问题,都是人一开始拥有这个愿望时无法预料到,且就算预料到也无法一次性解决的。
我把这个过程,定义为现实生活中的“向上生长”。
所谓“向上生长”,是根据自己的理想意愿,进行的一场现实设计。
需要一个主体目标足够明确,且尽全力去弥合“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裂缝和差距。
需要足够的环境支持和条件成熟,甚至,要创造条件来挺进。
这很难。
真的很难。
在弥合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你不忘初心,其次还需要你付出大量精力。
拿换寝这件事来说,打电话是不够的,需要顶着30的高温一趟趟跑,甚至要亲自去对接同学。
为此,实地考察、小红书发帖、一个个敲门询问——该做的不该做的,这些都是弥合“现实”和“理想”的手段。
是需要耗费精力的。
所谓“向上生长”,是有机会就尽力抓住机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而不是有一个美丽愿望,在现实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想,“算了算了,现在也挺好的。”
“算了算了,住现在这个也挺好,太累了,懒得折腾了。”
向上生长,往往不能给自己留退路,因为一旦留了退路,人就容易选择那条退路,
向上生长,需要目标明确,还要“忍得折腾”。
不是一拔苗,“噌”地一下就青云直上了。
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没有那么快,你必须忍受3d世界里的零零碎碎。
你必须容忍现实世界想象力的扁平。
你面对的一切,和你一开始的设想,都是不一样的。
这就是向上生长,你得目标明确,忍得折腾,还同时得是一个“长期主义者”。
因为一切来的没那么快,当你的主观意志作用于现实,会产生摩擦、碰撞,甚至是对立。
会延时。
你得知道,得忍,还得坚持。
**所以为什么持续向上生长的人少?**
**因为累,因为难。**
**一件事做到的人特别少,就证明,它特别难。**
**难,你就累,就不想做,就想找退路,妥协于现有条件,然后就流于“平均”和“普通”。**
这就是为什么,普通人永远是大多数。
躺平多舒服啊!其实,用不着把躺平甩锅给经济大环境不好,躺平就是爽,这是一个自己选择的低难度行为,得认。
这也是为什么,古人强调“立志”的重要性。
**所谓“立志”,就是树立目标,赋予目标一个意义,然后坚定地朝着目标走。**
**克服累的抓手,一定是目标,别无其他。**
**就是那句话:**
**“如果我知道我为了什么而活,我就可以忍受任何生活。”**
**目标,坚定的目标,才是向上生长的原动力。**
所以,这件事不分男女,你不能说女性向上生长的少,男性也少啊。
君不见,有多少男人中年发福,这就是不向上生长、放自己一把的表象。
**人太容易放过自己了,而“向上”,是反势能的。**
**这就是持续向上生长很难的原因。**
大部分人的向上生长,都是社交表演,欺骗别人,也欺骗自己。
有的人看起来忙忙碌碌,其实是在逃避空虚,不是向上生长。
向上生长,是要有“轴心”和“向度”的。
是始终围绕一个方向,甚至一件事的。
你这一辈子,把一件事做好,做精进,这就是“向上生长”。
所以,综上,【向上生长】至少需要:
1.志向:明确的目标
2.意志:愿意为目标付出精力,能“扛事”
3.清醒:明确知道3d世界和理念世界的差距,并接受
4.坚持:接受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不功利
5.有抓手:围绕一个方向,深耕一项事业
6.踏实:不社交表演,不自我欺骗,不自我感动
7.健康:有精力折腾
大家想想,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做到?
没有滴。
大部分人(包括男人)都在生活中妥协啦。
而且就新时代观察来看,妥协的男人更多。
这或许是我的圈子问题?
感觉听到的女生都读博啊,奋斗啊,力争上游啊,事业都很不错。
男生都窝在家里打游戏,做饭之类的,年纪轻轻肚子就有赘肉。
不知道大家身边是不是这样。
感觉这个年头上进的男生不多啊……
我的猜测是啥:
男人的向上生长,过去是以女人作为血包的。
也就是男人在外面拼事业,一定有女人、丈母娘在家里为他带孩子牺牲。
但现在,男人很少能找到血包了,凭借他们一个人的能力,向上生长很难。
(对不起,我的一向观点是:男人的独立性更差!没人为自己献祭就很不爽的那种差!)
没人当血包,他们就有后顾之忧,甚至连老婆都找不到,找到了也没外部动力,反正现在经济又差,对吧?
男人一切都是向外求滴。
很少向内探索自我。
什么专注事业,都是为了功名利禄,平步青云,碾压众人。再不济,就是企图获取女人的崇拜——哟哟哟,这可不是向上生长。
这叫装逼。
功利就功利,别扯意识形态哈。
(比如说,拼命考个公务员/水利/电网/银行/大学行政那种然后躺平追求稳定体面,这都不叫向上生长哈,这叫胸无大志了此残生观念传统,你也可以把它叫做“等死”或者“乡土中国”或者“听妈妈的话”之类的,望周知,千万不要对自己的心志有什么误解。)
所以说,我惯见不得把这问题局限于女人的,
在我看来,绝大部分男人也是不优秀的……
(而且更懒,懒到个人卫生的那种懒!)
(尤其是中年男人!懒得像条死麻蛇,走到哪里,身上仿佛会掉渣渣!脏乱差代名词!)
你们并不会因为性别为男就赢在起跑线上……
只有你们自己这么认为……
俗称……普信。
(用现实的眼光看:要身材没身材,要颜值没颜值,要气质没气质,要才华没才华,要钱没钱,要思想有抖音。)
说真的,真要放开了场域去挣、去抢、去战斗,
我觉得男人未必强得过女人。
冒饭了冒饭啦。
希望看到的男同志不要自尊心破防,
因为我讲的是实话……
当然了,我并不是骂整个男性群体哈,我骂的是一类人的“妥协与侥幸”:
那些一边觉得“男性天生该有优势”,一边又躺平摆烂的人;
那些把“向上生长”等同于“装样子求崇拜”,却没真为目标扛过事、折腾过的人;
那些嘴上说“要奋斗”,实际遇到点难就找退路,还不愿承认自己“胸无大志”的人。
不分男女,女人群体里这种人也大有人在。
但是她们嘴上是不会承认的,承认了就破坏了自己良好的自我感觉了。
很多女人不奋斗的,付出不了一点真行动和真坚持,
她们只追求自我感觉良好,大概率承受不了思觉失调。
会比来大姨妈都难过,真的。
(有时候对女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就在这里,太他妈喜欢社交表演了,务不了一点实。
虽然说没有男人那种普信的烂毛病,但总希望“别人觉得自己过得好”,又日常摆烂没什么行动力,嘴上喊着什么清醒独立,实际上还不是躺平求稳定,说一套做一套,一声叹息。)
**大部分人更愿意温和地走进那个凉夜,把眼睛蒙起来。**
**然后自欺欺人。**
**大部分人,从中年以后到死都这个姿态。**
编辑于 2025-09-07 03:24・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