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在一些重要决策上依赖他人是一种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周末,天气久违的晴朗了起来。昨天下午出门去了滨江长跑,期间还误打误撞找到了隐藏在滨江绿地附近的南园公园。

木兰花、桃花、山茶花都开了,煞是好看;出来晒太阳的老人,嬉戏玩耍的孩子,路边驻足唱歌的艺人(似乎是热心游客扮演的?好像那个位置一直在换人),亲密无间的情侣,来来往往,很热闹,很有人间烟火气。心情好了不少。

于是,终于有精力从内耗中走出来,终于有精力去思考一个问题:我是不是在一些重要决策上过于依赖他人了?


一、在一些重要决策上依赖他人(包括AI)是一种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上个月,我面临过一个决策(具体内容是什么不重要,而且因为涉及到一些隐私,所以我不打算在博客里写),当时实在摇摆不定,不知道选择选项A还是B,又因为生活中实在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人(因为太涉隐私,谁也没敢问,包括好友,包括父母),于是问了DeepSeek和GPT。DS和GPT分别给了我两个如出一辙的回应,告诉我选择选项A是当下最合适的选择。于是我采纳了我的AI导师们的建议,选择了选项A。

这周三晚上,在实验室的闲聊中,那件事被挖了出来。在实验室的其他成员七嘴八舌吃完了瓜以后,我得到了一个完全相反的建议,即当时选择选项B才是更好的选项——不论是从积累社会经验的角度上看,还是从其他角度上看(这方面因为其他人社会经验比我多,因此我倾向于相信那天大家所说的建议。也非常感谢实验室的师姐和师妹,感觉自己又被上了一课😭)。

很难过,最重要的是自我的崩塌。(DS啊DS。还有GPT。我之前是这么的信任你们,可是你们提出的意见站在社会经验更丰富的人的立场上看,居然是错误的!)

对于人生的恐惧感又多了一层,感觉许多人生选择是没有答案的,或者自己以为的正确答案其实不是正确答案。而且很多情况下不知道应该从哪里知道正确答案。很多人觉得我还很幼稚,还不够成熟,还没有长大。现在我算是知道为什么有这样的评价了。自己不敢走出舒适区,不敢对自己负责,也不敢自己做决策,不是把决策权交给父母或师长就是交给AI工具。凭借这个样子,很难成长起来啊,Warren兄。

那么现在不顾一切走出舒适区,去乱闯荡?但怎么感觉更危险了呢,万一真出一个事情,你自己兜不了底,那么情况更糟。

所以周六那天中午,我内耗特别严重——为什么这个世界这么复杂呢?


昨天中午写完上面那段内容,心情实在很down,也内耗不已,觉得生活骗了我,这个世界也骗了我——毕竟我那么信任技术,信任DeepSeek和GPT这样的大模型,结果在重要决策上被他们背刺。

下午去滨江绿地,在江边吹了会儿风,突然觉得不能再这么内耗下去了——内耗是因为找不到正确的路(就像我曾经纠结的另一个问题——现阶段是专注科研还是分出一部分精力尝试恋爱),可是如果没有外部力量的帮助,光凭这样的内耗,正确的路依然找不到。与其这么内耗下去,还不如停止内耗直接干——也许做着做着,路就出现了呢?

能有如此大的内耗和难过,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我可能存在一些主体性的缺失,总是希望找到一个可靠的依赖,然后把做决策的责任推脱到ta身上。可是Warren兄你已经是成年人了,对自己负责的道理,你还是不懂吗?

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然后再加上一个,不要内耗,有想法就去做,不论结果如何都不要后悔。

就这样。

(附图:滨江公园一隅)

f0b2910c366aed30ea78fcbc62beac3.jpg

49b6ed42eb2c21d7068abcd73511b2f.jpg

07b8838d539cdbdfa476a63ce0df26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