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关于高考和考试制度的一些反思

前段时间正好高考,和往年一样关于高考的讨论占据了那几天话题的顶流——这当然也包括对高考制度的反思。当时我关注的几个心理学方面的公众号都发布了征集令或者采访(例如《高考曾给你留下怎样的心理创伤?》),对高考带来的创伤进行了一些探讨。

初看这些文章,第一反应是质疑:高考真的是这样一件会给人带来创伤的东西吗?由于高考自带的选拔性,需要复习、需要竞争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至少高考提供了一个公平的比拼机会。而且站在我自己的视角上,虽然高三的复习确实很枯燥无味,但那段生活也并没有带来多大的创伤——抛开一些人际上的问题不谈。其次(我应该为此感到庆幸)我也属于高考制度的受益者,因此我没有任何道理说高考制度的坏话,甚至高低我得给这个制度辩护几句。

不过,同期文化纵横公众号也推送了一篇文章:《中国考生痛陈: “好胜且认死理, 才是高考决胜的关键?” 》。 同样是反思高考制度,这篇文章就讲的很中肯:

“作者指出,进入大学后,学生们会感到能力错配。首先,应试教育下个体对‘自我’与‘规则’的认知往往以“上大学”作为想象的边界,缺乏对‘后高考’阶段的长远规划和思考,面对大学生活显得无从下手。其次,应试教育养成的惯习和素质,与大学阶段的学习方式、文化风格并不一定匹配。一方面,脱离了统一规划,在大学需要进行深度自我探索,对个体自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高考有限的知识学习脱离了对具体生活的痛痒感受,过度专注抽象概念和符号,甚至‘使孩子们相信,成事在于个人的学业和知识,而不在于媚人的微笑和良好的合作态度’,以致于难以回归‘无限的具体生活’。”

“‘使孩子们相信,成事在于个人的学业和知识,而不在于媚人的微笑和良好的合作态度’,以致于难以回归‘无限的具体生活’”。初次读这篇文章时,这句话给我整破防了。“成事在于个人的学业和知识”,难道不是这样吗?这可是我信奉数十年的人生信条啊!甚至当我思想略微有些滑动,开始认为综合素质比成绩更重要时,现实也会通过GPA、考研排名等方式教育我学业和知识是唯一重要的东西。可是也有许多人说,学习好只有学生阶段有用,在学生阶段结束以后,别人并不会在意你曾经考了多少分、排了多少名,只有职位和工资才是实打实的东西;甚至在这些之外,还有“无限的具体生活”。分数和排名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然而,“媚人的微笑和良好的合作态度”是什么,又把我整不会了。从小到大学到的东西都是你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正派的人,而社交方面的能力好像从来没有被强调过;然而,即便我能摆脱这种成长氛围在我身上留下的烙印,从思想转变到真正学会社交,中间又要要花多少精力呢?

所以对我来说,应该还是更适合高考、考研这种框架固定、规则相对透明的竞赛。也许有这种感受的人不止我一个,或许这也就是近几年来考研考公的报名人数水涨船高的原因。虽然,某种意义上,这些考试并没有脱离中高考的那套考试框架,而完全适应这一套考试框架的人,又有多少在心态上摆脱了小时候的那种学生气、真正意义上成年了呢?不知道。

因此,或许我们可以把这样的考试制度和社会选拔制度下成长的一代人称为一代悲哀。由于极其内卷的考试制度的存在,从小无法得到全面发展,只能在考试做题这方面拼命内卷,如此成长导致的惯性就是即使到了成年的年龄依然无法在心态上成为一个成年人,表现在需要一个既定的考试框架下才能相对来说过好自己的人生,以及极其需要来自他人的情绪价值和极度的自我中心——这当然也属于“高考留下的创伤”(但不得不承认,在大学阶段,一些优秀的同学能够摆脱应试教育留下的这些烙印,他们是值得敬佩的)。有不少z世代的年轻人在社交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或许因此才有了互联网上愈发高涨的各种地域黑和对立以及各种稀奇古怪的引战话题(e.g. 厌童症、厌蠢症……)。或许有人说日本韩国情况比我们严重得多,笑死看看东亚这几个国家在大学招生考试方面的相似程度,大家都如此内卷,最后塑造出的都是一样的只会死读书的人,这不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吗?欧洲北美有这么严重的例子呢?

培养出这样的一代人,确实是社会的悲哀,也是高考制度的问题所在。然而在此基础上调转炮口直批高考制度,则更使社会的悲哀更添一层。大家牺牲了童年和青春,牺牲了学习与人交往和如何爱人的机会,但至少在高考这一相对公平的制度框架下换来了大学文凭和就业的些许保障(虽然这个保障也不是很牢固,看现在的就业形势其实很不乐观),然而这个时候如果再把高考制度全面推翻,没有了社会对大学生身份的普遍认可,小镇做题家这一代人还剩下什么呢?社会矛盾只会越来越激化吧。这样的未来,不敢想象。

因此,即使高考制度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它至少带来了受教育机会的相对公平——如果没有高考制度,那么如何筛选上大学的人呢?还搞推荐制,或者西方那种申请考核制?不管哪种制度,可能都会导致教育这一工具向着少数人倾斜吧,阶级固化可能会更加严重。而“高考留下的创伤”,也许就是高考制度的公平性的代价吧。

似乎有点扯远了。时代洪流滚滚而来,我等普通人并没有什么招架之力。做万全的准备、抱定悲观但绝决的信心,或许是唯一能做的事情。而高考所代表的这类考试制度,其实也深深的影响着我们、塑造着我们。更何况,高考之后,我们还有大学阶段,还有毕业以后在社会打拼的阶段,还有无限的具体生活,而一些创伤也会随着时间而慢慢愈合。我还是想以文化纵横上那篇关于高考制度反思的文章进行结尾,“教育要使人在已有规定性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出自己新的规定性来,这种在已有的规定性上保持开放、保持能动的创造精神,应是‘教育学的想象力’的题中之义,它基于对过去的了解,面向当下的现实,更直指未来可能的超越,它当然是高等教育理应培养的眼光,更应成为贯穿每个孩子成长发展始终的终身意识”。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