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中的马太效应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最近在上海生科院参与暑期实习,期间和师兄师姐还有很多同级的同学有不少交流,当然也对上海生科院这边的实习轮转情况有了些初步的认识。情况不容乐观。
这种并不乐观的情况,来源于轮转的热门实验室和冷门实验室的差别。当然,再深入思考一点,会发现一些别的东西——例如马太效应这种东西。
在研究生阶段的实习和轮转中,存在一个显著的马太效应:轮转时,实力更强、风评更好的实验室会有更多的人选择,而这些实验室的导师也倾向于从这些学生中选择更好的学生——而风评不佳的实验室在招生时是不挑人的——于是好的实验室越来越好,不好的实验室越来越不好,两极分化愈来愈严重。
这种轮转时的马太效应会对一个刚入学的研究生的未来发展造成巨大影响;除非仅仅是想混个毕业证然后去公司或者选调,否则实验室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学术生涯——注意,本科阶段的学习经历所带来的能力方面的差距会被不同实验室的环境差异迅速抹平。
这其实对现阶段我的实习和轮转生活有一定的启发和警示作用。当时放弃西湖大学的一个原因是认为自己凭借足够高的考研分数,在SINH可以得到老师们更好的待遇,可以更轻松的选择更好的老师。然而,即使是SINH,轮转期间的竞争依然激烈,而仅仅期望考研分数而躺平的后果是本科优势被迅速拉平与超越——而我,可能还没有做好未来去工商界或者政界的准备。
竞争确实是一个残酷的事情;尤其是当有几十号人争抢所里不到十个的计算生物学实验室时——虽然我确实不喜欢竞争,虽然如果在资源足够丰富的情况下,我更愿意混吃等死——但这种情况下,可能还是得直面这种激烈而残酷的竞争吧。
旧评论系统备份:
1 | Eamon(2022-07-31 02: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