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选择中的“二值问题”与“连续函数”

 在生活中我们面临许多抉择,而同样的,一些处于关键节点上的事件的后果可能对我们造成重要的、甚至不可逆的影响。

 例如高中生物竞赛,例如高考,还例如保研。

 正因为这些事情的后果常常在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这些事情的分析是必要的。

 分析这些事件的特点与造成的后果,我想至少有一些结论可以得出来。

如果将一件事看作一个函数,自变量是你为整件事所做的准备和努力,因变量是这件事的结果(例如,对于高考,自变量是高中三年付出的努力,因变量是考上了哪里的大学),我们可以将这些关键性事件按照结果的可能性划分为两类:结果为离散的(二值问题)与结果为连续的(连续函数)。

 高考属于后者。高考的结果可以视为一个连续的变量,无论如何基本都有大学上,但这个大学水平如何还取决于高中三年的努力。

 生物竞赛某种意义上属于前者。生物竞赛的结果可以用一系列名义变量表示:“省队”、“省一”、“省二”、“省三”、“没获奖”。不同的结果有不同的比例,而你准备了两年的生物竞赛,最后能得什么奖,一方面取决于你的努力,另一方面还取决于试卷考察的知识点以及省内友校的准备情况。可能出现一种情况,你努力了两年,最后连个省三都拿不到。

 对于这样两类事件,我想如果事件的结果是连续函数,这样的事件可能更容易被接受一点。结果为连续函数意味着可以吃保底,意味着即使结果略低于预期也不会给你造成太大的心理落差(高考考不上同济大学,考一个南开也不是不可以,反正都是985)。而相反,如果结果是二值的,那么后果可能让人无法接受(我参加竞赛,目标是一等奖,最后只拿了个安慰奖或者什么都没有)。另外,这些事件的消极后果也与心理落差有关。例如,我参加竞赛,只想吃保底,那最后排名多少都无所谓了。

 我们当然不能否定在这些关键事件上失败的消极后果在某些时候起到的积极作用,但总体来说,我们并不希望这些关键事件的后果对我们的人生轨迹造成太大影响。如果能把这些关键事件在我们人生中的权重降低,当然是一个好方法(例如如果保研失败就选择出国),但是,许多时候这些事情的重要性是我们无法掌控的。把一个结果为二值的事件转化为结果为连续函数的事件,是有意义的。

 以保研为例,保研的限制因素有两个,即目标院校是否给你发了offer和本科院校是否给你分配保研名额。大多情况下,本科院校的保研名额是争执的焦点。如果你足够NB,当自己获得本校保研名额成为既定事实以后,保研事件的结果就只剩哪个目标院校给你发offer了。此时,事件的结果可以认为是连续函数,而由于本科院校这一保底offer的存在,即使没有拿到心仪的offer,倒也无妨。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