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小说《面纱》与人的成长,以及恋爱脑的自我救赎

周末看完了毛姆小说《面纱》,一些所思所感。


申城今年的秋天来得格外晚。中秋节前后连着两个台风的登陆,稍稍给这座亚热带大陆性气候的沿海城市带来了些水气,也稍稍将暑热退去了一些。今天天气很晴朗,很清凉,终于有了一点秋天的感觉了。

中秋过后只有三天工作日,这三天倒也没怎么闲着,由于工作充实,没什么心思再去想些EMO的事情了。倒是昨天刷QQ空间,看到一位学姐对毛姆作品的评价,觉得很有意思,于是这个周末把毛姆的作品《面纱》找来并给读完了。

那条动态里说,“读过《面纱》的应该没有人会认为这是一本骂恋爱脑的书,前期女主的确符合现在对‘恋爱脑’的定义,但是毛姆写的不止于,他写女主轻浮浅薄,人生缺乏目标,沉迷于虚假的情爱中,最后她得以摆脱‘恋爱脑’靠的也不是男性作者高高在上的指责,而是成长与蜕变,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再去看曾经令她着迷的那些纸醉金迷,她感到了发自内心的厌恶”。其实我比较关心的是,如果女主真的是恋爱脑,那她最后成长和蜕变是如何发生的。

小说开头的情节很炸裂,从女主凯蒂和地方行政长官的偷情写起,随后插叙了女主的成长经历,告诉读者女主身上的轻浮浅薄是如何形成的。女主匆匆结下的新婚丈夫沃尔特,一位出色的细菌学博士,最初看起来平平无奇,甚至令人感到无聊。随着阅读的深入,却发现他小小的身躯里却包含着大智慧,不仅不动声色的让女主看清了她疯狂迷恋着的地方长官的真实嘴脸,又凭借自己的细菌学博士身份带她一起去了一处闹瘟疫的乡下,让女主得到了成长。在那里,女主看到了条件艰苦却依然尽心尽力行善事的修道院修女与院长,看到了真诚待人的另一位地方官员和他与满洲女子之间的爱情,甚至在拼命救死扶伤的丈夫身上,终于看清了他身上的力量与爱,最终女主悔过,发生了成长与蜕变,甚至开始理解自己的丈夫(尽管依然没有爱;不过女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与自己和解、与丈夫和解,已经算是比较不错的结局了)。

但是更可惜的人物其实是女主的丈夫沃尔特。他从始至终就知道女主不喜欢自己,但是他单方面地深爱着女主(至少女主与地方官员通奸之前如此)。即使后来带着女主去疫区,原本他想借助瘟疫之手除掉女主(一种原始的报复心理),却也在日复一日的救死扶伤和细菌实验中放下了这层罪恶的想法。可是他似乎直到生命的终点也没真正和自己和解,没有原谅深爱着女主的自己,在被瘟疫夺取生命前的最后一刻喃喃的句子却是“最后死的却是狗”(化用哥德史密斯的《挽歌》)。通篇看下来,似乎最为恋爱脑的还是这位可怜的丈夫,当然这也验证了恋爱脑确实不得好死的俗话(手动狗头)。

网络上对《面纱》的书评更多聚焦于女主凯蒂的成长与蜕变。确实,在一个轻浮浅薄且势利的母亲的教导下成长起来的女主,一开始虽然可恨,但联系到她的成长环境,也会让人觉得可怜。但是在经历之后的许多事情以后,女主确实成熟了许多,意识到世界上有比庸俗的情爱和欲望更重要、更高尚、更有意义的事情,意识到只有靠自己才能够得到满足收获快乐走向安宁,也渐渐学会了看人,懂得了判断一个人是好是坏不应该看ta的外表和社交场合下的行为面具,而应该看ta的内心。当女主踏上回英国的客轮,当女主最后安慰了刚刚鳏居的父亲并愿意陪伴父亲生活在一起时,她的内心是高尚且自由的。

那么可怜的丈夫呢?似乎他只是一个陪衬。他在疫区做了许多好事,在修道院照看孩子时也展现出了他身上厚重的爱,但是在他和女主的关系上,他至死都没有完成和自己的和解。

“世人都说他与人为善
为行神道不分旦夕
怀有一颗仁慈的心
安抚天下友与敌
他每每装束齐整
日日为赤裸者穿衣。
这位好人遇见一条流浪狗,
两者友善相处,后来却发生不睦,
小狗出于“私利”发疯咬了他。
街坊四邻怒骂这狗丧失了理智,
竟会咬这样一个大好人,
纷纷断言那人一定会死。
但奇迹从天而降
让愚氓们说谎出了丑
人的伤口很快痊愈
死的那个是狗。”

最初,卑微但善良的沃尔特因为自己对女主单方面的爱,而在女主焦头烂额急需结婚时选择与女主成婚,并在婚后女主的日常嫌弃中依然给足了关心和爱,此时被救赎的是女主;但是在疫区,在修道院,在院长嬷嬷和众修女的感召下,女主成长起来,与过去和解,甚至一度想要和丈夫修复关系,可是却遭到了丈夫的无情拒绝(也许是因为之前爱得太深沉了吧;正因为爱得深沉,所以恨得更深),此时被救赎的就变成了丈夫了。“死的那个是狗”,正是沃尔特对自己人生最后时光的绝佳概括。

所以虽说毛姆的《面纱》这本书讲述的更多是女主的蜕变与成长,但是对于恋爱脑的读者来说也有一定的提醒和警示作用。所谓恋爱脑,就是恋爱上头人士把自己的精力过度投放在爱人身上,甚至为了维护爱情愿意付出不菲的代价。为什么有些人会“恋爱脑”?他们可能内心存在某种缺失或需求,如缺爱、安全感或自我价值感,情感调节能力较弱,或者受到一些经历的影响,如,童年时期缺乏关爱或经历过情感创伤。但不管怎么说,恋爱脑的出现似乎都伴随着一些自我的缺失,进而造成对自己或对他人的伤害。之前看过的另一本书《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也反映出了这样的观点:虽然说松子悲剧的根源并非缺爱,而是她在缺爱的同时还失去了自我,但不管怎么说,这样的性格缺陷让她为了填补缺爱带来的空虚而放弃了很多底线,可是放弃底线以后换来的没有爱,只有冷冰冰的伤害。肆意放任恋爱脑对自己的支配,看起来只会给自己推进深渊。

该怎么做呢?其实《面纱》这本书已经告诉我们了。找到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找到人生的价值,并为之努力,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的开始。你看,不论是投身于防控瘟疫的沃尔特(抛开他至死没有原谅凯蒂、没有和自己和解这一点不谈),还是修道院院长,甚至在修道院找到人生意义后加入修女队伍帮助照料弃婴的凯蒂,他们的人生都是有意义的。也许那些认为自己是恋爱脑的人也可以如此。甚至可以这么说,只对一个人付出而不求回报那叫恋爱脑,可是对一群人付出,甚至对整个人类社会付出,那才是崇高的人生。

一些粗浅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和批判。以上。


PS:摘抄两个句子

  • “但是,重要的是去爱,而不是被爱。一个人甚至都不会感激爱他的那些人。如果这个人不爱他们,他们只会让他觉得厌烦。” ——《面纱》54章
  • “只有一种办法赢得人心,那就是让自己成为人们会去爱的人。” ——《面纱》60章

学会自爱,学会爱人,而不是顾影自怜等着接受来自他人的爱——这也是近年来的经历教会我的东西。虽然有些时候我还会显得有些自私,还会爱得有些笨拙,但远要比等待别人的爱要好得多。